2022年12月10日上午,由中国人口学会举办的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成功举办。会议目标是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决策部署,会上由彭希哲、原新、宋健和王金营四位发言人围绕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进行了分享。研讨会结束后顺利举办了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
由于受疫情影响,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会场由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主持,参加线下会议的还有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杜鹏教授、陆杰华教授、段成荣教授,副秘书长庄亚儿、郑真真,办公室主任范静和部分在京获奖代表,400多位专家学者线上参加了会议。
图1 研讨会会场
研讨环节由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郑真真教授主持,第一位发言人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做了“对人口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优化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的主题报告。
图2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 彭希哲教授
彭希哲教授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判断,强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他认同李建民教授对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判断,即是指人口生命系统与人口生命支持系统共生演化过程中保持稳定、有序状态并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与人口生命支持系统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使人口生命系统在结构、空间和功能上保持有序状态。随后,彭希哲教授提出了三点讨论:第一,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均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建构出来的,人们的认知和社会发展非均衡是常态。第二,人口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政策引导有作用,但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国内外都是如此。
我国当前通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无疑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石,更构成其他国家战略乃至整个国家战略体系之基础。但也必须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长期不可逆转的基本国情,三孩政策的实施只能延缓老龄化的进程。三孩生育及其配套政策应当是国家发展到目前状况下给全体家庭,特别是生育家庭的基本福利,要避免用是否生、生多生少来评估三孩政策效果。另外,讨论人口均衡发展,不能只见数量和结构,而忽视人口的行为特征,特别是不同年龄人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状况,当传统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以往被大大忽视的老年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不断提升,推进老年人口更充分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应有之意。
彭希哲教授提出当前对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标定位还不明确,战略目标究竟是优化年龄结构的过快变化,防止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还是防止中国人口的快速减少?其次,在时间维度上,这到底是一个短期战略还是中长期的战略?
最后,彭希哲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其一,要跳出人口局限,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既往人口与发展关系的颠覆性改变。其二,要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老龄化认知、概念和指标体系,以求更准确地刻画及解读中国新时代人口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三,人口发展战略的优化是人口学界的一大利好。
大会第二位发言人南开大学原新教授做了“人口发展战略之优化思考”的主题报告。
图3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原新教授
原新教授主要从人口基本国情的复杂性、人口发展战略演进和人口发展战略之优化三个方面讨论了其有关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于人口基本国情的复杂性,原新教授提出了五点主要原因。第一,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向而行转向背道而驰,长寿化和少子化持续并进。第二,总人口负增长在即,各年龄段人口负增长递次呈现。第三,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社会转型,老年人口数量与老龄化水平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一番,呈现超大、超快、超高、超稳、超异特点。以人口老龄化为基础的老龄社会形态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全面的、长期的、系统性影响。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缩减,但规模依然巨大。社会抚养主体以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第四,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长期存在。我国数量大、范围广、时间久、结构轻的人口迁移流动特点,促进农村早老、农村快老、农村更老。本世纪中叶以前,城镇化水平攀升,城乡倒置的老龄化情形不会改变,老龄问题将在农村提前集中爆发。第五,得益于健康的改善和教育的进步,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在此基础上,原新教授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演进。从单纯生育政策视角来看,我国出台了丰富的生育政策,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向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拓展人口视野可以发现:人口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妇女儿童、残疾人、新型城镇化、健康、就业、科教兴国等战略都更加丰富。由此可见,当前并非是缺乏人口发展战略,而是在新的历史基础之上,未来的趋势之下,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最后,原新教授提出,新的战略构想的基础是党的二十大对人口问题的四个关注: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优化人口战略研究。第三,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第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大会第三位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宋健教授做了“聚焦高质量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
图4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宋健教授
宋健教授指出,中国人口即将面临负增长,但目前人们对人口负增长存在过度恐惧的心理,从中国历史人口变动过程来看,人口负增长并非首次出现,而是在人口起落的过程中来了又走,并未改变国家人口延续和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在理性认识人口负增长的基础上未雨绸缪。我国曾用30年的时间来消化正增长的惯性,未来也有可能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负增长的惯性,因此当前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要基于人口负增长的预期调整生育水平。
宋健教授强调了以下三点:第一,人口发展不等于人口增长,人口发展不只是数量的增长,也不只是服务于经济的人口发展,还应包含民生福祉。第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第三,人口发展战略应协调各项目标与方案,不仅需要各项措施配套,形成一揽子政策方案,还需要在各种目标发生矛盾时进行权衡取舍。
宋健教授分享了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多维测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宋健教授指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核心是“人口发展”,重点是“均衡”,难点是“长期”。在人口均衡发展的内涵“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总量适度、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共识基础上,课题组梳理出了人口均衡发展的逻辑,揭示了“人口-区域”要素的最新动态关系,发现了内生性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生育率持续低迷现状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需要落脚家庭和个体,课题相关研究发现育龄人群未满足的生育意愿蕴含着生育潜力,家庭生育支持有助于实现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除此之外,我国还可借鉴他国在提振生育率过程中的思路和模式、总结共性、在中国实践中提出中国策略。
最后,宋健教授就当前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一是明确人口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基于负增长预期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反思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长期均衡发展;三是妥善解决少子老龄化问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视角;四是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过程及其效果:指标体系+评估制度;五是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不只是生育政策。
大会第四位发言人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人口发展和人口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
图5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 王金营教授
王金营教授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人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发展战略优化的路径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王金营教授从人口发展态势和表现、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人口优势和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面临人口负增长下的挑战三点来展开讨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人口发展。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态势表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面可能发生变动。伴随着我国人口规模达峰后人口进入负增长,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0-14岁少儿年人口规模持续减少,由当前的2.5亿多持续减少到2050年的2亿;15-64岁劳动人口规模也将持续减少,由目前的9.5亿左右持续减少到2050年的7.76亿;在这一过程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由目前的1.9亿持续增加到2050年代后的4亿以上。由此可见,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规模巨大和人口年龄结构深度老化是基本状况和条件。与此同时,人口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人口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我国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人口优势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巨大人口规模下的市场优势。第二,供给侧具备雄厚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广袤国土空间上人口分布优势。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也面临以下挑战:第一,低生育水平下人口负增长带来规模失稳风险。第二,低生育率下年龄结构失衡的风险。第三,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资源不足与宏观经济风险。第四,人口负增长下区域人口分布失衡带来的风险。
王金营教授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两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人口发展战略。他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突出在“优化”。一方面,人口发展战略要适应新局面、新征程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调整、修正以往在人口控制思想和条件下形成的战略;另一方面,人口发展战略要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安全等系统展开研究和确立目标、任务,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人口自身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以利用综合实力提升、高质量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优化原有不同子系统所确定的人口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使得战略目标明确且可及、战略任务聚焦需努力、战略措施得当并符合实际。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一旦形成,则要有所作为,努力改变人口发展的既有轨道,促使人口实现长期均衡发展。人口发展战略任务是需要下大力气提升生育率到适度水平,改变既有人口变动轨迹向不断优化、均衡的方面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规模增长和年龄结构持续老化,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和教育素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通过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区域和空间分布。
王金营教授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优化发展战略的方案,优化各项政策着力释放生育潜力、提升生育水平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长短期战略政策储备三方面来解释人口发展战略优化的路径和策略。对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优化发展战略的方案,他提出以下三点:第一,需要重新研判未来人口发展的可能态势。第二,人口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是需要对不同人口发展对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市体系,资源环境体系、安全体系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开展科学的系统研究。第三,健康、教育提升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即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人口健康提升、教育水平提高与生育率变动、劳动供给、消费和储蓄、技术进步等方面互动的关系。深入研究健康提升、教育水平提高以及人口的空间流动再分布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方向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四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结束后,进行了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庄亚儿副秘书长宣读了颁奖决定,公布获奖名单。翟振武会长、杜鹏副会长为在京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翟会长在总结讲话中,希望广大会员尤其是获奖会员再接再厉,继续投入到人口研究当中去,推动中国人口科学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作出人口学界贡献。
图6 专家合影
作者:唐田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