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真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公开发表的数据、已有实证研究和作者本人研究成果的回顾、梳理、分析,总结了70年中国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变化,分析了生育转变时期和生育转变后低生育率时期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回顾了随着生育率下降发生的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并结合具有全球共同特点的生育率变化趋势,讨论了低生育率时代的计划生育和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取向。
人口研究是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相结合的分析,总体变化是个体层面行为改变的汇集,生育意愿、决策、行为尤其与婚姻家庭和女性密切相关。本书将宏观视角和微观层面的个体分析相结合,分析宏观对微观的影响机制和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机制;注重从家庭和性别的视角,分析和判断生育转变进程的重要事实;将生育转变置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之下,并与生育转变不同时期的相关国际研究发现进行比较。
作者简介
郑真真,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学系,曾留学美国并获统计学和医学信息学硕士学位。1993-2003年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任教,2003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统计学和人口分析技术的应用,人口与社会性别,生育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及专著中的章节百余篇,编著/专著8部、译著2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育转变时代:生育率变化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中国生育率变化:1950~2000年
一 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变化趋势 二 生育率变化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第二节 生育转变的多重推动力:从亚洲看中国
一 亚洲的生育转变进程 二 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导向与文化因素
三 中国的生育转变驱动因素 四 生育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
第三节 女性在生育转变中的作用
一 生育转变相关研究的局限 二 将女性视角引入生育率下降的分析
三 性别视角在低生育率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人口研究与“算数”:有关中国生育政策效果的一场辩论
一 辩论焦点:分析方法和假设条件 二 学术讨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 讨论与反思
第二章 生育转变后的低生育率时代
第一节 中国进入低生育率时期
一 寻找“真实”生育率 二 影响生育行为的社会经济变迁
三 中国低生育率的特点 四 关于贫困地区生育率的迷思
第二节 低生育率下的生育行为影响因素
一 对低生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的再思考 二 分析生育行为的宏观和微观视角
三 生育意愿和生育决策 四 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生育率下降与出生性别比失衡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1980~2020年
一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变化与孩次特征 二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地域特征
三 婴儿死亡的性别差异 四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因素
一 制度安排与村落文化 二 家庭需求
三 个人生育观念的转变 四 婴儿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应对与认识
第四章 生育意愿变化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生育意愿及其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
一 中国有关生育意愿的信息收集 二 生育意愿的变化及生育意愿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生育意愿的测量和研究框架
一 对生育意愿测量的反思与讨论 二 寻找低生育率社会的生育意愿研究框架
第三节 生育意愿和孩子价值观:家庭和性别的视角
一 从家庭和性别的视角构建生育意愿研究框架 二 生育意愿的研究展望
第五章 全球化下的低生育率:变化趋势与应对
第一节 全球性的低生育率趋势
一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规模变化 二 生育水平及其变化的全球趋势
三 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低生育率时代的计划生育
一 国际计划生育的起源及演变 二 计划生育在中国
三 展望:低生育率社会中的计划生育
第三节 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取向
一 充分认识低生育率的社会经济风险 二 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三 应对发展新阶段的新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