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书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

时间:2022/11/15

  者:原华荣  张祥晶  徐晓秋  黄洪琳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8月

 

主要观点:

◎  人口学特征具“环境可塑性”

◎  人口学特征形成的“地域趋异-民族趋同机制”。民族,不论她们的文化、习俗、宗教如何相近,其人口学特征都会因居住环境(自然、社会、经济)的不同而趋——“”地域趋异;反之,都会因居住环境相同而趋同——“民族趋同”。

 人口学特征的民族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地域性从现象看,人口学特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既是民族的(各异的),也是地域的(共同的);从起源/形成看民族性是一种历史地域性;从发展/变化看,民族性是一种进行式的现实地域性

 “离散效应”、“边缘效应”是民族人口学特征现代性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是民族人口学特征现代性强大的、综合性的“环境塑造力”

  新环境决定新环境决定论本质上仍是一种“环境决定论”。其之新在于,她从(地理学、生态学)层级-尺度原理出发,给出了人胜天、天胜人随尺度变化的“趋势”,消除了“”或然论”/“人地相关论”在人-地关系上“天可以胜人,人可以胜天” 模糊性、不确定性表达带来的困惑。

  “新环境决定论”,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性与尺度正相关,民族性与尺度反相关,即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 民族性/各异性减弱、“退隐”地域性增强、凸显。

作者简介

原华荣1944-男,陕西城人。

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博士学位授申报学科带头人,《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张祥晶1975-女,河南固始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徐晓秋1979-女,浙江杭州人,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院讲师。

黄洪琳(1975-)女,重庆平人,硕士,浙江省统计局综合处副处长高级统计师。

  骅(1990-)女,浙江杭州人,博士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