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消息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时间:2022/11/10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部署。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新时代人口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2日上午,中国人口学会在北京召开“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学习二十大精神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专家座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监察专员杜希学、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出席会议,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庄亚儿主持会议。



    于学军副主任指出,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对人口工作提出新要求,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相关工作。一是人口科学研究者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将人口研究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决策部署中。二是立足国情,守正创新,做好理论创新,深化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研究。三是加强人口科普工作,积极搭建平台,讲好人口领域故事。


于学军副主任讲话

    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12位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口发展战略、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主题交流学习体会。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做“把握生育新态势,建立整体性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言。翟会长分析了推动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的独特因素,如住房价格高企、抚育成本增加、教育焦虑现象蔓延、经济环境和劳动就业面临的风险上升、女性面对“家庭-工作”冲突、对子女养老的需求降低、新媒体加速不婚不育观念传播等。他认为,生育是一个需要综合多重影响因素的家庭综合决策,生育支持政策只有成体系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翟振武会长发言

    南开大学原新教授以“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为题发言。他指出,人口规模巨大,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是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基础。未来30年人口各要素动态变化均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基本特征,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联动,背后是一系列子人口的剧烈变化。

    西南财经大学杨成钢教授以“树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战略理念”为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充分重视人口发展的基础地位、顺应其内在规律、尊重人口发展的政策历史、发挥人口发展的制度优势,才能真正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使我们的人口发展战略的设计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相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教授以“把握好新时代人口国情,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为题分享体会。他将目前我国人口国情概括为“总量达峰、质量提高、结构老化、频繁迁徙”,并指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把这些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好解决好,既是人口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也是建构中国人口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贺丹主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人口发展战略再思考”发言。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人口安全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表明党中央对我国人口发展阶段做出了新的判断,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她指出,目前我国人口安全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需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人口快速变动风险、创建家庭友好社会、抓好重点人群风险防范。

    中国人民大学宋健教授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人口现代化”发言。她在发言中指出,总量压力和结构挑战被视为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问题为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中国人口发展的方向,为中国人口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有效释放生育潜力”为题分享了学习体会。他认为,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生育水平下带来的规模失稳、结构失衡风险,并指出,我国人口的生育潜力是存在的,降低经济成本、平衡女性家庭和就业的关系、提供良好的生殖健康服务,可以释放一定的生育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真真研究员做“性别和发展视角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发言,从性别和发展视角来审视生育支持政策。她指出,评价生育政策的依据应该是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实现程度,是生育赤字是不是明显缩小了,而不是到底生了几个孩子。探索新时期应对低生育率的中国特色的政策取向应该是提高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为题分享了学习感想。新时代十年开创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但新征程上面临诸多挑战。他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道路的新使命,一是要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二是要切实将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三是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四是增强积极应对的赋能作用;五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六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北京大学陆杰华教授以“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阐释了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他认为,新时代推动养老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提出了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略,一是开展以城带乡、对口支援;二是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三是重视需求评估环节;四是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五是统筹多方主体力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围绕“人口老龄社会中的重大民生问题”发言,她分析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中面临的诸多民生问题,例如老年人的收入与相对贫困问题、老年人口的医疗和健康问题、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和照料问题、老年人口再就业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等,并建议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北京大学陈功教授做“构建新人口学科知识体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言,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出发点,分享了关于未来人口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的思考。他从历史视角分析了人口研究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并指出要以人口发展中的真研究来解决真问题,守正创新,来回应时代服务国家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建设人口学科发展的新格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有关同志,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共计7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分享到: